English

中国青年眼中的20年调查结果摘登

1998-12-17 来源:生活时报 □本报记者 齐枫 整理 我有话说

1998年12月18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纪念日。今年10月份,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国青年报社联手,通过在《中国青年报》上刊发问卷,由该报在全国各地的以青年为主体的读者自愿填答组织了《1978—1998:中国青年眼中的20年》大型读者调查,共有25200多人参与了此项调查。日前,这份调查的部分结果向新闻界公布。

印象最深的改革人物:邓小平

改革开放20年,到底谁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呢?对此,被调查的2.5万人,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形下(自由填写),总共推举了将近100名各行各业的“改革人物”,但其中91.5%的人把自己的一票投给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。

比较研究发现,对邓小平同志的认同,在不同地区、民族、职业、婚姻状况和目前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人之间,均不存在显著差异。但是女性比男性,青年人比中老年人(40岁以上),党、团员比一般群众,以及在过去20年中,自认其家庭生活水平有显著或者较大提高的人,对邓小平同志的认同程度更高。

影响命运前途的事:恢复高考

在过去的20年中,我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值得史学家、社会学家深入研究的社会变迁。体现这些变迁的社会事件很多,本次调查共列出15项(1、恢复高考2、农村包产到户3、工资制度改革4、《中外合资企业法》颁布5、“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”的计划生育政策6、设立经济特区7、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》8、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9、出国留学政策10、南巡讲话11、实施“双休制”12、香港回归13、劳动用工制度改革14、平反冤假错案15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),请被调查者任意勾出“对个人命运和前途最有影响的事件”。结果发现,恢复高考以55.5%的获选率排在15项之首。

对有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,受“恢复高考”影响最大的群体特征是:社会身份为学生,受教育程度在大学及以上,年龄在31—40岁,自认为是改革开放的绝对受益者的男性。他们当中有94.2%的人认为恢复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前途。

“社会保障制度改革”、“双休制”和“工资制度改革”,因其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,成为社会影响面仅次于“恢复高考”的3个重大社会事件。

“社会保障制度改革”和“双休制”,对各个年龄群体的影响面大体相当。但是,“工资制度改革”对不同年龄群体却具有不同的效应:随着年龄的上升,认为工资改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前途的人的比例逐渐上升。

对于高年龄群体而言,工资改革改变了他们对现在和将来的收入预期,改变了工资与自己现在或过去劳动贡献的关系,是有相当震撼力的一种社会变革。

对青年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事件 人数(%)

恢复高考73.8

社会保障制度改革48.4

双休制46.7

工资制度改革41.3

人们的择业观变了

风险意识和实用主义倾向已成为当代青年择业的“主流观念”年龄、学历、性别、婚姻状况都会对人们的职业选择构成影响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